拍案驚奇大運河(上)
  水上通途,聚集了一群不一樣的人
  過去,造好鐵路,周邊的城市就跟著發達起來了。記得我一下車,就會有人喊:香煙要不要,瓜子牛肉乾。
  而運河在沒有鐵路、公路之前,老早就有了,運河邊上當然大量發展商業。人們訪客探友,需要小船,紹興叫烏篷船。我們學校以前在六和塔附近,河塘邊上,也有賣商品的地方。
  很多城市就是依靠運河發達起來的,特別是江南。蕭山、上虞、餘姚、寧波都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從杭州到嘉興,從嘉興到江蘇,並不是單單一條運河,東南西北,小河很多,它們和運河都是相通的。尤其是杭州,過去,運河與西湖也通,我解放初到杭州時,城牆還有好幾面,去靈隱上香也是走水路,到茅家埠碼頭上岸。現在很多河已經填掉了,眾安橋,有橋沒河,河在哪裡?
  過去,沒有運河,陸上交通的困難,是人們想象不到的。陝西、四川兩省之間的所謂“棧道”,俗稱“千糧無柱”,這是一種極端艱巨的陸上交通工程。比如有“左擔道”的說法。什麼意思呢?雲南曲靖附近,有一條非常陡峻、狹窄的山道,人們用扁擔挑了一副重擔,唯一的休息方式,就是從左肩換到右肩,但是因為道路狹窄,有時連換肩都不可能,只能一隻肩膀負重走完這段險路。
  但是,有了運河就不一樣,東南的經濟比其他地方發達,運河起到很大的作用。而運河沿岸的城市,河流是交通要道,裝載量大,運費低廉。比如清朝宣統四年的津浦鐵路,從天津到浦口,它和從山東濟寧到長江邊的運河,是平行的,但人們還是會坐船。時間當然火車快,但有些東西不靠時間。
  《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里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王子猷是王羲之的兒子,東晉名士,他從山陰乘小船到嵊縣,必須經鑒湖過蒿壩,至曹娥江上溯才能到嵊縣,一百多里的路程,兩天兩夜就到了,可見航道之暢達和行船之快。到了宋代,這也是紹興到泰州的通途。
  本報記者 馬黎
  對照記
  ●說這蘇州府吳江縣離城七十里,有個鄉鎮,地名盛澤,鎮上居民稠廣,土俗淳樸,俱以蠶桑為業。男女勤謹,絡緯機抒之聲,通宵徹夜。那市上兩岸綢絲牙行,約有千百餘家,遠近村坊織成綢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賈來收買的,蜂攢蟻集,挨擠不開,路途無佇足之隙;乃出產錦繡之鄉,積聚綾羅之地。江南養蠶所在甚多,惟此鎮處最盛。有幾句口號為證:東風二月暖洋洋,江南處處蠶桑忙。蠶欲溫和桑欲乾,明如良玉發奇光。繰成萬縷千絲長,大筐小筐隨絡床。美人抽繹沾唾香,一經一緯機杼張。咿咿軋軋諧宮商,花開錦簇成匹量。莫憂八口無餐糧,朝來鎮上添遠商。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十八捲:施潤澤灘闕遇友
  ●卻說蘇州六門:葑、盤、胥、閶、婁、齊。那六門中只有閶門最盛,乃舟車輻輳之所。真個是: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東西;五更市販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齊。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六捲:唐解元一笑姻緣
  ●這話本也出在本朝宣德年間,有一老者,姓劉,名德,家在河西務鎮上。這鎮在運河之旁,離北京有二百裡之地,乃各省出入京都的要路。舟揖聚泊,如螞蟻一般;車音馬跡,日夜絡繹不絕。上有居民數百餘家,邊河為市,好不富庶。那劉德夫妻兩口,年紀六十有徐,並無弟兄子女。自己有幾間房屋,數十畝田地,門首又開一個小酒店兒。劉公平昔好善,極肯周濟人的緩急。凡來吃酒的,偶然身邊銀錢缺少,他也不十分計較。
  [明]馮夢龍《 醒世恆言》第十卷:劉小官雌雄兄弟
  ●這裡放炮開船,一直往上江進發。這日將到大姑塘,風色大作。大爺吩咐急急收了口子、彎了船。那江里白頭浪茫茫一片,就如煎鹽疊雪的一般。只見兩隻大鹽船被風橫掃了,抵在岸邊。便有兩百隻小撥船,岸上來了兩百個凶神也似的人,齊聲叫道:“鹽船擱了淺了,我們快幫他去起撥!”那些人駕了小船跳在鹽船上,不由分說,把他艙里的子兒鹽,一包一包的盡興搬到小船上。那兩百隻小船都裝滿了,一個人一把槳,如飛的槕起來,都穿入那小港中,無影無蹤的去了。
  [清]《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野羊塘將軍大戰 歌舞地酋長劫營
  記者說
  正是運河造就的城市繁華,促生文學的繁榮。在馮夢龍直白的描述之外,其它明清小說也在字裡行間,述說著這一脈水系旁的榮辱沉浮。如《紅樓夢》,便是從大運河開始,再以大運河終結。第一回出場的甄士隱身居蘇州閶門外——它是大運河畔最繁忙的碼頭之一。而終場,寶玉辭別父親賈政,隨那一僧一道遠遁之時,也恰恰在運河側畔。書中說:“一日,行到毘陵驛地方,那天乍寒下雪,泊在一個清靜去處。”據考證,毘陵驛就在常州老西門古運河北岸。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所講述的鹽船被劫,則同樣以另一種角度反映了商業的繁榮,同時又是鹽商疾苦。
  反過來,今天捧起這些文學作品,又如讀史,幾百年前的市井之聲,於靜默的文字中,喧嘩而出。
  本報記者 孫雯
  再讀一點
  ●數字
  朱一玄等主編的《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提要》實際著錄明清文言小說1195 部(另有113 部同書異名),能夠斷定作者籍貫或小說地域背景的930 部。其中有667部出自運河流域文人之手或反映了運河文化,約占71 %。
  該書實際著錄明清白話小說約1122 部(另有411 部同書異名) ,其中能夠斷定作者籍貫和題材地域特征的711 部,313 部出自運河流域文人之手,282 部作者籍貫不明但作品反映了運河流域生活,以上兩項合計595 部,約占83 %。合白話文言小說而言之,運河流域小說約占明清小說七成之多。
  摘編自趙維平《明清小說與運河文化》
  ●巨作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長期生活在杭州,在杭州期間完成創作。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明初揚州興化人,作品所寫破遼和平方臘等情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運河風貌,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林沖得罪高太尉、楊志押運花石綱、李逵元夜鬧東京等情節,也帶有北宋運河或運河重鎮的濃重色彩。
  《西游記》作者吳承恩是江蘇淮安人,孫悟空、二郎真君等形象以其家鄉淮安、海州一帶民間傳說為基礎,花果山、水簾洞以海州境內山水為原型寫成。
  《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籍貫雖無定論,但為運河流域人是不爭事實,作品所寫的清河是運河商埠,西門慶商業活動以運河流域為背景也無爭議。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先後在南京、北京生活,小說中甄士隱住閶門外葫蘆廟旁,賈雨村原系湖州人氏,林如海在維揚做巡鹽御史,賈府地在金陵石頭城,賈家興衰和大觀園生活時有北國風情和北京背景,整體上反映運河流域生活。
  《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33歲移家金陵,小說素材主要來自於作者在南京、揚州的經歷見聞,反映了清代前期東南運河流域的士林人生。
  摘編自趙維平《明清小說與運河文化》
  (原標題:水上通途,聚集了一群不一樣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78twmsx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