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月9日在北京舉行的2014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清華大學教授、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領導完成的“透明計算——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榮獲201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張堯學團隊成員包括清華大學教授張堯學(現中南大學校長)、周悅芝、林闖、任豐原,中南大學教授王國軍等。(1月9日《瀟湘晨報》)
  人們也許會質疑,為啥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自2000年以來13年中曾經9次出現空缺的情況下又再次問鼎?這個“透明計算”又透明在哪裡,並且還是被一個大學校長所帶領的團隊摘得?透過媒體報道,獲獎人張堯學及他所在的中南大學成為了一個炙熱的話題。
  客觀而言,“透明計算”之所以能獲獎,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張堯學個人的長期堅持與探索,20餘年的潛心研究,最終梅花含香,實屬不易。但作為一項基礎理論研究,如果沒有背後的團隊及地方所在院校的鼎力支持,自然科學之花也難以盛開。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在關註國家自然科學獎的同時,有必要把目光投向自然科學研究的環境與醞釀的土壤,也就是要從中南大學的研學模式中,找到科技創新的密碼。
  從時間上來說,張堯學到任中南大學校長的時間也不是很長,滿打滿算也不過3年多一點。就是這個關鍵的3年時間,中南大學成為了“透明計算”的助產師。從科研角度而言,無論多麼好的想法與理論,終歸要完成“研產”最後一公里,也就是要讓理論研究成為一種現實可能,要把理論運用到現實之中。
  這一點,中南大學是當仁不讓的典範。剛博士畢業的青年教師全心搞科研不上講臺;實驗室對本科生全面開放;建立學術年假制度假;科研經費支持購置設備,更要支持研究人員。這種開放務實的研學之風,應該說為自然科學的研究提供了持續的活力。
  從“透明計算”的實際運用來說,中南大學也是功不可沒。在網絡時代,大數據成為了一個香饃饃。但如何運用好這個大數據,並讓大數據普惠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如果缺乏先行的投入與實踐,再好的基礎研究也只是紙上談兵。張堯學力推的這個大項目,也正是他到中南大學工作後,這說明中南大學為“透明計算”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提供了大力支撐,這是其一。
  其二是從這個大項目實際效果來說,中南大學可謂的一塊不折不扣的試驗田。據悉,中南大學湘雅醫療大數據已經應用於跨區域跨醫院跨系統就診、個體化醫療信息安全採集和科研應用等方面,管理超過100億條用戶健康數據,實現用戶隱私保護和健康數據便捷訪問,將來有望帶來大健康產業8萬億的年產值。
  不僅如此,中南大學還進行了各種遠程實驗。通過採用透明計算模式,中南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相關實驗室的管理與教學系統已經實現了實驗室管理的便捷性和靈活性。即使在長沙,也可以做上海某個大學實驗室的相關實驗。並且還可以通過手機遠程做實驗。這種腳踏實地的務實之風是科研之魂,也是“透明計算”在中南大學從理論研究到成功運用的重要密碼。
  大學不只是教學與科研的地方,還應該是科研與運用的排頭兵和主戰場。從這個角度看,應該說中南大學無疑是一個標桿。當然我們期待更多的大學能夠催生更多國家科技獎的領軍人物,也期待更多大學能夠多做一些打基礎的工作,為科技創新提供廣闊的環境和肥沃的土壤。
  文/章囡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原標題:“透明計算”勁吹務實研學之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78twmsx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